3月2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实施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的政策安排,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提供强力支撑。
会议决定对所有行业小微企业,按一般计税方式纳税的个体工商户退税近1万亿元其中,存量留抵税额6月底前全额退还,增量4月1日起按月全额退还
记者从国家税务总局了解到,4月1日,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实施首日,符合条件的微型企业存量留抵退税等业务正式启动办理,不少企业向税务部门提交了退税申请,享受国家的退税大礼包。
留抵退税就是把增值税期末未抵扣完的税额退还给纳税人增值税实行链条抵扣机制,以纳税人当期销项税额抵扣进项税额后的余额为应纳税额其中,销项税额是指按照销售额和适用税率计算的增值税额,进项税额是指购进原材料等所负担的增值税额当进项税额大于销项税额时,未抵扣完的进项税额会形成留抵税额
据统计,2019年至2021年,税务部门累计办理留抵退税12339亿元,从实施情况看,留抵退税政策规模大,指向准,效果好,对促进制造业等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今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其中,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是重头戏。
据税务总局货物和劳务税司司长谢文介绍,留抵退税是我国增值税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今年留抵退税政策规模大,分量重,市场主体受益多,具有多方面重要意义
一方面,有助于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当前我国经济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实施大规模留抵退税并向小微企业,制造业等重点行业倾斜,鼓励企业增资扩产转型升级,提振市场主体发展信心,是强化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的重要举措,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提供强力支撑
另一方面,有助于市场主体纾困发展今年留抵退税新政将为市场主体新增约1.5万亿元现金流,将税款以真金白银的形式实实在在地退还给企业,直接增加企业即期收入,对于正处在扩张期,急需资金支持的企业,能够起到帮一把,渡难关,扶一程的作用,助力企业在生产经营中轻装上阵
与此同时,有助于优化完善增值税制度最近几年来我国持续改革完善增值税制度,留抵退税制度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今年实施大规模留抵退税,有利于使增值税制度设计更加科学,完善,平衡从长期来看,有利于为企业发展创造一个更加良好的税制环境
据谢文介绍,与往年留抵退税政策相比,今年留抵退税新政力度更大,范围更广,层次更深。
在政策覆盖范围上,既全面覆盖小微企业,又重点突出六大行业今年留抵退税政策惠及的企业当中,小微企业户数占比将超过90%,制造业新增留抵退税规模占比约30%,在所有行业中最大通过聚焦国民经济运行和产业链,供应链中的重点及关键环节,精准释放退税红利和改革效应
既扩大增量全额退税范围,又首次涉及存量留抵税额在以往对先进制造业全额退还增量留抵税额的基础上,今年又将小微企业与制造业等六大行业纳入增量100%退税范围,并首次退还这些企业的存量留抵税额,力度和规模空前
既强化中央保障力度,又积极发挥地方作用为确保留抵退税政策落地不打折扣,今年中央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地方也积极筹措资金,退税规模,保障力度均是历年之最
北京国家会计学院财税政策与应用研究所所长李旭红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进一步加大增值税期末留抵退税制度的实施不但有利于优化增值税制度,体现增值税中性的特征,符合国际惯例,也反映了我国现代税收制度改革的成效。
李旭红指出,这对于中小微企业,交通运输等困难行业以及制造业,科技型企业等国家高质量发展中战略导向的行业是重大利好,特别是对于投资规模大,历史资金沉淀额高的企业,此次存量,增量一并退税,企业获得退税资金的返还,更大范围地释放了国民经济支柱行业的活力,对于提升整体宏观经济基本面而言是重大利好,对资本市场也释放了积极的信号。欢迎来到中新经纬《经纬晚班车》,这里有重要的新闻资讯,财经热点以及个股公告精选,为您理清财经领域的脉络。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副校长,研究员张斌对人民网记者表示,当前,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我国面临新的经济下行压力,保持经济平稳运行至关重要实施大规模留抵退税,大幅消化存量留抵税额是今年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的主要措施,将为市场主体提供约1.5万亿元的现金流,这将有效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助力企业生存发展,从而为宏观经济稳定发挥重要作用
与此同时,期末留抵税额由结转下期抵扣改为当期退税,将在制度上减少企业的资金成本,有利于提升企业发展的信心和预期,是更加符合现代增值税税制要求的重大改革举措张斌说
谢文表示,下一步,各级税务部门将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发挥财政,税务,人民银行等部门协调机制作用,持续在抓落地,优服务,提质效,强督促上再加力,全力确保留抵退税政策落细落稳,落到实处,同时,严格加强对留抵退税申请的审核,及时发现风险疑点,并根据风险等级采取差异化应对,特别是严密防范和打击骗取增值税留抵退税违法行为,为留抵退税工作顺利实施保驾护航。。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