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学者解读东北:停电是因为低碳转型能力不足。
本报记者蒋
9月最后十天,东北多个城市相继停电,甚至居民用电受到影响,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对此,国家发展改革委在9月29日回答记者提问时强调,要坚守保障民生能源供应底线,坚决避免出现限制居民能源消费的情况
目前,对东北地区停电的主要原因有很多分析比如有人认为煤价太高,电厂出于经济原因不愿意生产有人认为我国两高项目相继上马,导致全国范围内电力短缺,东北地区风电占比高,近期东北地区风力发电明显减少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能源需求特别是电力需求上升过快,而东部三省都出现了用电量的高增长
对此,清华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系火电仿真与控制研究所副教授,清华—力拓资源,能源与可持续发展联合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马在近期发表的文章中指出,对于东北地区停电背后的原因,目前还缺乏系统的解释。
在他看来,东北停电是一个偶然的必然事件,我们要从能源和低碳经济转型的整体高度去理解它出现背后的根源问题这背后的根本问题是长期性和全局性的,特别是突出的煤炭利用问题,是我国长期不得不面对的一大矛盾
马伟毕业于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动力机械与工程专业毕业后,她留在学校学习能源系统和能源战略她主要关注的领域包括:区域能源体系与能源战略研究,能源技术评估与创新,中国国际能源资源合作战略等
在上述文章中,马伟结合以往的研究成果,提到2021年初出版的英文书《China’s Resources, Energ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指出了中国能源转型战略到目前为止仍然存在的一些挑战和出路,适合加深对东北停电的认识。
据他分析,东北停电的背后,有三个重要方面是中国能源发展能力不足。
首先是能源与经济发展不协调,能源供需建设屡屡不匹配。
文章称,东北停电不是第一大能源供需问题近20年来,我国能源供需形势始终处于能源供需结构不匹配的震荡之中2000年后,由于能源需求超出预期,多次超过计划值,能源供应紧张当时也是全国一轮煤电油运,全面紧张,刺激了之后的能源供应能力建设2008年金融危机后,能源供需双方的能力建设都有所放缓,但重振经济的4万亿投资计划刺激了能力建设,加剧了能源供应的产能扩张2014年后,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和供需冲击到目前为止,能源供应短缺和电力短缺的情况再次出现这说明我国在这方面的能力还有待提高,能源与经济不协调的问题依然存在能源供应建设的步伐不能及时跟上经济发展的变化,两者之间总是存在不协调的问题
文章引用了张博士论文中的一句中国嵌入式能源布局三基图,说明一旦各种能源调控措施与经济形势不协调,就会出现供需矛盾。
马伟认为,这背后也有制度原因。目前,能源主管部门主要关心一个
在低碳转型过程中,能源系统要接受高比例的可再生能源,这就要求系统具有极高的灵活性为了保证灵活性,我们不仅要有许多灵活的电源,还要有大量的储能设施和电—热—燃料的灵活转换技术为此,我们应该建设和改造整个庞大的基础设施,包括智能电网,智能供热网和智能燃料网这不仅仅是智能化改造,更是硬件的配套建设,背后的投入往往是几万亿美元因为哪怕是一个小小的配电网改造都要花费上亿这种投入目前还远远没有完成,所以目前整个能源系统的灵活性严重不足
马伟建议,如果煤炭和其他能源可以一起使用,构建多能源互补系统可能会以更低的成本提供一些过渡性的解决方案例如,煤与生物质的耦合发电可以为燃煤电站平稳过渡到碳中和甚至负碳电站,从早期的生物质低比例掺混到长期的100%生物质电站提供一条途径
他指出,东北地区的生物质资源比较丰富,有很好的生物质能利用和发电基础,要加快这方面的探索。碳减排支持工具和专项再贷款,可以视为一个组合,通过金融资源的均衡供给,助力处理好能源转型过程中上述潜在风险。
三是能源与区域不协调,区域间应急保障能力不足。
文章认为,由于行政区划的问题,每个地区在能源供需上都有自己的优化现象,在中国往往不可能实现一盘棋的理想优化调度区域间能源互联基础设施也不足,在低碳发展的要求下需要加强在紧急情况下,通过既定渠道的自助和跨区域协调是主要任务,也关系到该区域的国家潜力这样,东北地区在区域协调方面可能处于被忽视的地位,缺乏跨区域渠道
其中,东北三省能源供需的主要特征是:煤电基本自给,除了石油产品与外部互通性较强外,与外部互通性应该不足一旦发生事故,由于与外界的能源联系不足,很容易导致应急调度能力受限
马伟总结道,中国能源和低碳转型进程中的三大弱点,与东北地区停电密切相关因此,为应对低碳转型,经济波动,能源系统缺乏灵活性,区域协调性不足等挑战,中国可以考虑照顾各地区自身资源和经济禀赋,加快区域智慧能源系统的建设和布局
他强调,东北停电。。
件其实是我国低碳转型过程中保经济发展,保能源安全,保减排目标的‘三难’困境的一个具体体现,根源在于低碳转型所需的能力不足如果能力建设没有及时跟上,今后这种问题还会持续出现为了避免问题过于严重,我们要大力加强相关能力建设,保证能源,经济,基础设施和区域的协调很大程度上,许多问题已经不是单个领域的工程技术问题,更多是体制机制和基础设施的问题
与麻林巍的观点类似,此前也有专业分析认为国内的地方缺点问题源自电力供需的结构性矛盾以及电力体制痼疾。
比如,《经济日报》2020年12月一则报道指出,所谓结构性矛盾是指,我国电力需求快速增长,电力装机容量不断扩大,但煤电过剩与尖峰电力短缺并存,出现了全年富电量,短时缺电力的现象,影响到我国电力供应安全。
价却由政府管制这样,一旦电煤价格上涨,就容易形成面粉涨价,面包却无法随之涨价,电厂发电越多,赔钱越多的局面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